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圖說:茶場交易所宋明形制清朝時重建。 人間社記者胡堯儲攝
圖說:茶場內仿古官員登記茶葉交易的銅雕。 人間社記者胡堯儲攝
圖說:茶場廟供俸真君大帝茶神許遜. 人間社記者胡堯儲攝浙江玉山古茶場 中國茶葉史的一個見證地
2023-09-25
華人世界裡,開門七件事:柴米油鹽醬醋茶,文人雅集:琴棋書畫詩酒茶,都離開不了「茶」,茶在華人圈中是不可或缺的飲品。
眾所周知,中國的茶文化始於神農,至唐朝興起於宋代最盛,之後普及至今乃至風行全世界。
西漢時,西南地區的「茶馬古道」開拓了內地漢族與其他民族的經濟往來,東南一帶,南宋時在浙江盤安玉山鎮的馬塘村建有「茶場」,施行「榷茶—專賣抽稅」制度,派官員管理「貢茶」—「婺州東白茶」的交易,成為浙中的茶葉交易中心。
如今的「茶場」被冠上「古」字,突顯其歷史及文化上的特性,現存的建築為清朝時重建,包括茶場廟(祭祀及活動),巡檢司(交易管理單位)和茶場(茶葉交易所)三個部分。
盤安縣主管文化交流主任潘堯平說,北宋初年即在江南設茶場,南宋定都臨安後,玉山鎮的茶場成為「貢茶」的基地,主要是管理在唐朝就被列為「貢茶」的盤安名茶「婺州東白茶」,之後茶場成為歷代指定的茶葉交易場所,19世紀中期,海運開通外銷興起,盤安的茶葉通過茶場運至港口銷到各地,玉山的「茶場」是中國茶葉發展史的一個見證地。
潘堯平說,位於浙江中部的盤安縣歸金華市管轄,群山環繞冬季高山多雪,主峰大盤山高1245公尺,是浙江的「群山之祖,諸水之源」,被稱為「浙江之心」,自然環境優越,山林資源豐富,是休憩養生的最佳環境。
潘堯平特別介紹「婺州東白茶」的來歷,他說,盤安人種茶、製茶可追溯至東漢時期,東晉時,道教淨明道派祖師許遜遊歷玉山,見山野遍生優質茶樹,卻因山區偏遠無法產生經濟效益,茶樹被居民砍作薪柴殊為可惜,乃留下與茶農研究加工工藝,研製出有高山雲霧特色的「婺州東白」茶,名聞遐邇,唐朝時被錄入「茶經」列為「貢茶」,當地人尊其為「茶神」,建廟塑像四季祭拜,之後盤安人又仿古法做出條形的「盤安雲峰」茶以及「盤安雲霧」「盤安龍井」等名茶。
由於茶葉帶動地方的繁榮,民間活動連帶熱絡,逐漸形成當地特色的民俗,明朝開始,春、秋兩個時節固定辦理祭祀茶神的活動,稱為「春社」—鬧元宵迎燈籠和「秋社」—豎龍虎大旗,民間則叫做「趕茶場」,是盤安最具代表性的「非物質文化遺產」,其中「豎大旗」更是重中之重的民俗活動。
大旗因繡有龍虎圖案而得名,分子旗和母旗二種,母旗小,子旗大,先豎母旗再豎子旗,子旗旗面闊達一畝,旗桿高達36米,總重量約一噸,需要至少40名以上的壯漢來豎旗,十分考驗團隊的默契和個人體力,潘主任說,豎旗的團隊由村民自發組成,但也面臨年輕人力不易接替的斷層,地方上還是有組織一個專業團隊施以訓練,以維繫這個文化傳承。
飲茶使人「喉吻潤、破孤悶、肌骨清、通仙靈」,佛家講茶禪提神,開思路,明性,頓悟;儒家講茶德-人際溝通,和諧共處;道家講天人合一空靈虛靜,避世超塵;茶文化是華人特有的文化,通過品茗,體驗民俗活動及探訪古蹟文物,更能體驗華夏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眾所周知,中國的茶文化始於神農,至唐朝興起於宋代最盛,之後普及至今乃至風行全世界。
西漢時,西南地區的「茶馬古道」開拓了內地漢族與其他民族的經濟往來,東南一帶,南宋時在浙江盤安玉山鎮的馬塘村建有「茶場」,施行「榷茶—專賣抽稅」制度,派官員管理「貢茶」—「婺州東白茶」的交易,成為浙中的茶葉交易中心。
如今的「茶場」被冠上「古」字,突顯其歷史及文化上的特性,現存的建築為清朝時重建,包括茶場廟(祭祀及活動),巡檢司(交易管理單位)和茶場(茶葉交易所)三個部分。
盤安縣主管文化交流主任潘堯平說,北宋初年即在江南設茶場,南宋定都臨安後,玉山鎮的茶場成為「貢茶」的基地,主要是管理在唐朝就被列為「貢茶」的盤安名茶「婺州東白茶」,之後茶場成為歷代指定的茶葉交易場所,19世紀中期,海運開通外銷興起,盤安的茶葉通過茶場運至港口銷到各地,玉山的「茶場」是中國茶葉發展史的一個見證地。
潘堯平說,位於浙江中部的盤安縣歸金華市管轄,群山環繞冬季高山多雪,主峰大盤山高1245公尺,是浙江的「群山之祖,諸水之源」,被稱為「浙江之心」,自然環境優越,山林資源豐富,是休憩養生的最佳環境。
潘堯平特別介紹「婺州東白茶」的來歷,他說,盤安人種茶、製茶可追溯至東漢時期,東晉時,道教淨明道派祖師許遜遊歷玉山,見山野遍生優質茶樹,卻因山區偏遠無法產生經濟效益,茶樹被居民砍作薪柴殊為可惜,乃留下與茶農研究加工工藝,研製出有高山雲霧特色的「婺州東白」茶,名聞遐邇,唐朝時被錄入「茶經」列為「貢茶」,當地人尊其為「茶神」,建廟塑像四季祭拜,之後盤安人又仿古法做出條形的「盤安雲峰」茶以及「盤安雲霧」「盤安龍井」等名茶。
由於茶葉帶動地方的繁榮,民間活動連帶熱絡,逐漸形成當地特色的民俗,明朝開始,春、秋兩個時節固定辦理祭祀茶神的活動,稱為「春社」—鬧元宵迎燈籠和「秋社」—豎龍虎大旗,民間則叫做「趕茶場」,是盤安最具代表性的「非物質文化遺產」,其中「豎大旗」更是重中之重的民俗活動。
大旗因繡有龍虎圖案而得名,分子旗和母旗二種,母旗小,子旗大,先豎母旗再豎子旗,子旗旗面闊達一畝,旗桿高達36米,總重量約一噸,需要至少40名以上的壯漢來豎旗,十分考驗團隊的默契和個人體力,潘主任說,豎旗的團隊由村民自發組成,但也面臨年輕人力不易接替的斷層,地方上還是有組織一個專業團隊施以訓練,以維繫這個文化傳承。
飲茶使人「喉吻潤、破孤悶、肌骨清、通仙靈」,佛家講茶禪提神,開思路,明性,頓悟;儒家講茶德-人際溝通,和諧共處;道家講天人合一空靈虛靜,避世超塵;茶文化是華人特有的文化,通過品茗,體驗民俗活動及探訪古蹟文物,更能體驗華夏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最新消息
心保和尚關懷光明大學 勉勵學子珍惜學習
2025-11-14紐西蘭北島協會佛學會考 實踐人間生活佛教
2025-11-14菲律賓光明禪院 心保和尚關懷訪問
2025-11-14人間佛教讀書會印度朝聖 信仰路上與佛同行
2025-11-14雲水書車到訪佛教陳榮根紀念學校 培養自主閱讀能力
2025-11-14校長群演情緒大飯店 大樹下說故事傳遞三好
2025-11-14宜蘭地區強降雨致災 蘭陽別院馳援送暖
2025-11-14萬年寺佛光緣美術館「未來海洋暢想」特展 激發環保意識
2025-11-14均頭國中技職探索啟航 體驗學習樂趣
2025-11-14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傳記】 百年佛緣──生活篇.苦樂童玩記4-4
2025-11-14
相
關
消
息







